- 方孝孺开创并缔造了“宁海学派”
- www.nhnews.com.cn 宁海新闻网 2025-08-04 00:19:57
-
“读书种子方孝孺”系列访谈18
记者潘怡帆
“‘阳明心学’以‘心即理’‘知行合一’‘致良知’为核心,而这一思想的萌芽,早在方孝孺的‘正学’之学中就已可见。”近日,宁波财经学院副教授邹建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从明代学脉溯源的角度,揭开了方孝孺“正学”与“阳明心学”的深厚渊源,也为宁海更好地传承“正学精神”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。
邹建锋是全国王阳明文献研究著名专家,对方孝孺“读书种子”精神的现代阐释、王阳明与方孝孺的学术关系有着独到见解。“方孝孺与王阳明在学术传承上有着深远联系。”邹建锋指出,王阳明赴赣娶亲时拜访当时明代著名理学家、崇仁后学娄谅,娄谅的授业恩师为“崇仁学派”开山宗师吴与弼,而吴与弼的父亲吴溥是方孝孺的门生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以方孝孺为代表的“宁海学派”是“崇仁学派”的引导人。
“方孝孺之学就是宁海之学。”邹建锋认为,当时,以方孝孺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开创了“宁海学派”,“宁海学派”培育与引导了“崇仁学派”,“崇仁学派”又为“阳明心学”的诞生奠定了明代心性学知识论基础,因此,从这个意义上说,“宁海学派”是“阳明心学”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学派。
阳明心学和方孝孺“正学”在内容本质上存在什么联系?邹建锋提出,在方孝孺的“正学”与“阳明心学”的学理关系上,学术界最新研究认为,方孝孺“心性之学”中蕴含“阳明心学”思想的萌芽。方孝孺“正学”是以正身、正心、正性、正气为核心的儒家“心性之学”,在中国哲学史上,方孝孺的“正学”可视为王阳明“心性之学”的重要源头。因为正心与正性的身心之学必然涉及“知行合一”“心即理”等身心契合的心性论。若能创造性转化方孝孺的“正学”,打通宁海方孝孺“心性之学”与余姚“阳明心学”的沟通桥梁,强化两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纽带联系,对宁海的发展意义重大。
邹建锋认为,“正学精神”的核心本质上是“礼制之学”,主张通过兴建学校、发展教育、改善地方习俗来推动社会发展。“无论是方孝孺的‘正学’,还是阳明心学的‘致良知’等理念,都是希望所有人要坚持本心、良知等基本的礼制规范,问心无愧,对得起天地良心、天地良知,无愧于家庭,对得起社会良俗,脚踏实地,而这也是方孝孺‘正学精神’在新时代的一个转化与发展。”
方孝孺被誉为“读书种子”,对此邹建锋表示,成为“读书种子”首先就要“拜高士”,方孝孺师从明代“文臣之首”宋濂,继承并发展宋濂“无所不通、三教融合”的思想,宋濂曾评价他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”。“当时宁海的一批学者贯通经世之学,人数众多,形成宁海学派,而方孝孺正是其中最勤奋、最善变通、最能学以致用的代表。”邹建锋认为,方孝孺打通了“穷书究理”与“涵养心性”的桥梁,他的身心之学能让青少年在应对学业压力时,将知识消化与身心成长完美融合、互促互进,这正是当代教育需要借鉴的。
“方孝孺是宁海最珍贵的文化IP,挖掘好、传承好他的思想,能为宁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”如何将方孝孺打造成宁海文化发展的金名片,邹建锋建议,在文化传播层面,可借鉴余姚推广“阳明心学”的成熟经验,打造多元载体,比如建立方孝孺文库、举办国际论坛或文化周,拍摄动漫、电视剧等影视作品,让“孝悌之学”“正学之学”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生活;在文化与产业融合方面,将宁海的特色农产品、文具等传统产业以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,与方孝孺文化结合,用产品承载文化内涵,既创造经济价值,又能让“正学精神”潜移默化地传播;在教育层面,结合方孝孺的“读书种子”精神,打造中国教育名城,建设方孝孺文化与宁海发展跨学科综合研究院,提升宁海的文化与教育影响力。
“方孝孺文化的传承,需要宁海百姓群策群力,更需要省市乃至国家层面的支持。”邹建锋最后表示,从学术源头到当代实践,方孝孺的思想早已超越时空,“只要我们创造性地转化‘正学精神’,海纳百川,经世致 用,引进来、走出去,宁海 定能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 、更远。”
扫二维码看访谈视频 - 责任编辑: 吴国静 稿源: 宁海新闻网